[图]市社会福利医院心理专家为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心理调适支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公共卫生的挑战,也对医务人员心理的挑战。5月8日下午,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受邀派出心理救援队心理治疗师、精神科主任医师叶庆红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培训讲座,给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的调适支招,医务人员近60人到场参加。
研究表明,疫情过后一线医务人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情绪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风险较大。所以,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面对疫情,医务人员也可能出现紧张、焦虑、难过、没有安全感等心理反应,有的还会觉得精力差、易疲劳。特别是面对患者的诊疗压力,一些医务人员可能出现自我怀疑的心理,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容易产生自责感。这些都属于非正常事件下的身心正常反应。
“面对这些心理压力,医务人员首先科学认知疫情,需要通过身心“三调”放松、蝴蝶拍练习、呼吸放松、冥想等方式,有助于稳定心理情绪。同时,要加强情绪疏导,与同事、家人多沟通,相互支持,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缓解内心压力。”市福利医院(市精卫中心)心理治疗师、精神科主任医师叶庆红说。
叶主任同时还强调:“医务人员还要善于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自我心理调适。如果有体力、心力不足时,要及时和团队成员沟通、表达,不能把负面压力憋在心里;必要时也要求助专业人员,获得及时的心理疏导支持。”
“一线医务工作者要善于积极面对确诊、疑似患者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愤怒、抑郁、抱怨、麻木等状态。如果遇到患者有上述表现,要理解这是患者遇到突发状况时正常的应激反应,要给患者以积极的鼓励,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负面情绪。”叶主任说,医务人员还可适当给予患者正面心理支持,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必要时求助心理专家提供一对一心理支持、心理保健服务,助其释放压力,平复情绪,调整睡眠等。
讲座结束后,到场的医务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认为“心理保健”不可或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心理调适可以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悲伤、恐慌等情绪,以便更好地投入战“疫”。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