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临床心理科以开展多种康复活动推进自然疗法特色服务
为了进一步营造“家”的温馨,近日,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临床心理科不断拓展精神康复治疗内容,利用科室小院子和心理治疗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自然疗法,为休养员开设了读书分享会、放松冥想训练、手工活动、公益小讲座等特色服务,让每位休养员都能参与到自己喜欢的康复项目之中,敞开心扉,树立自信心,不断提高住院休养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临床心理科是医院半开放性轻症病区,入院的休养员由主管医生评估后可在家属陪护下在院内活动,自行在医院食堂用餐。与此同时,该科室还积极开展“自然疗法”,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所谓“自然疗法”,相较于药物疗法,就是通过彻底调动人体自身潜力,充分利用外界有利因素,进而达到整个身心平衡和谐的方法。具体而言,适当运动有益于身心恢复,为此,科室在每个工作日的早上都会组织休养员练习15分钟八段锦。在身体放松之后,又安排了绘画沙龙、放松冥想训练、读书分享沙龙、心理小课堂等活动,丰富多样的形式给休养员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对于休养员小丹(化名)来说,每天下午特色课程时间,都是她每天最开心的时刻。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安排的活动都不一样。她最喜欢的是绘画沙龙。每次上课,治疗师会很耐心引导大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她说:“这些丰富的活动让我的心灵得到放松,感觉生活又有了乐趣和方向。”
不仅如此,科室还引入了沙盘治疗,利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休养员提供治疗。作为一种非言语治疗体系,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有效探索人类潜意识的心理治疗方法。一盘细沙,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心理治疗师的关注,参与者的自由创造,这就构成了沙盘游戏的最基本的要素。心理治疗师杨睿泽说:“参与游戏的休养员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玩具,在沙盘内摆放各种模型、玩具等。在一轮轮创造和毁灭的过程中,可以表现出其潜意识中不愿表露的难言之隐,心理治疗师对参与治疗的患者做出适当的引导后,让患者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
据临床心理科负责人唐放放副主任医师介绍,对精神病人的治疗,重在修复他们内心的创伤,弥补他们缺失的爱,重新开启幸福人生。一直以来,医院遵循“只要是有益于患者心身愉悦的都是康复”的理念,引入正念冥想、催眠、沙盘游戏、精神分析等多种自然治疗模式。开设物理治疗室、音乐治疗室、生活技能训练室、手工技能室、书画阅读治疗室、运动治疗室等,让患者在做手工、绘画、折纸、下棋打牌、练瑜伽等活动中愉悦身心。通过这些自然治疗模式的开展,在愉快的气氛中,不仅让休养员锻炼手脑,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认同感。
心理科特色服务介绍
八段锦:属于一种养生功法,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只有八节,老少皆宜,特别适合病房病人。每天早上,在大院里,伴随着悠扬的古筝声,治疗师带领病人们由静至动、缓缓起身,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保健效果。推出此操的目的在于引导病友们多去户外活动,尤其对于一些抑郁症的病友,如果长期卧病在床不活动,则难以起到康复作用。
放松暗示训练:通过一些催眠引导语,大家围坐在垫子上,在音乐的背景声中,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对于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和改善失眠,有比较显著的短期效果。
绘画沙龙:通过一些结构图形填色练习、绘画心理过程分享等方式,让病友们通过艺术来进行自我表达,因为一些病友性格内向,不愿意过多谈话,但是很有艺术天赋,通过绘画的方式促使其自我暴露、抒发情感。
公益心理课堂:面向病房病友和家属的公益课堂,每周有不同的主题,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家属心理建设、亲子关系沟通等主题。
读书分享沙龙:人数不多,基本上在5-7人,大家围坐在一起,集体朗读提前准备好的心灵文摘,朗读完毕后大家互相分享,交流心得体会,畅谈心路历程。
沙盘治疗:沙盘治疗通过在沙箱内创造的意想和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基本上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均可作为此方法的治疗范畴。沙盘疗法不光适合小孩子、青少年,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心理活动投射的体验。通过摆放沙箱内的沙具,塑造一个与他(她)内在状态相对应的心理世界,展现出一个人美妙的心灵花园。同时,它也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