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三年光阴医者大爱助流浪者圆梦归家
近日,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传来一则感人至深的消息:在该院接受治疗和照护长达十三年的流浪男子张静(化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成功找到失散多年的家人,踏上归家之路。这一消息再次彰显了医院在救助流浪人员、守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十三载春秋,医者仁心照亮归家路
时间回溯到2012年冬,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丽君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西山路发现一名流浪的男子,该男子行为举止异常,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随后,他被桂林市救助管理站送至福利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入院时,张静衣衫褴褛,眼神迷茫,口中反复念叨着“我是内蒙古人,大草原上的,我有父母、兄弟姐妹”,却无法提供更多有效的身份信息。
面对这样一位身份成谜、精神状况不稳定的流浪者,福利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专业的治疗。他们安抚张静不安的情绪,耐心细致地与他进行言语沟通,试图从他零碎的言语中拼凑出他的身份信息。同时,医院还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救助管理站等多方力量,共同为张静寻亲。
多方联动,爱心接力助团圆
岁月如梭,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张静的身份信息仍然是个谜。但福利医院从未放弃过对他的帮助。在公安部门与民政部门的联合推动下,2021年8月,张静作为“三无”滞留人员正式落户安置在医院。虽然看似他得到了安置,福利医院成了他的家,但医护人员知道,他的心仍然漂泊在外,渴望找到真正的家。
2025年4月,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带来一条突破性线索。经过多方查找和比对,张静疑似河南驻马店的一名失踪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福利医院立即行动起来。他们与张静的疑似家属取得了联系,并安排了视频连线认亲。同时,为了进一步确认身份,医护人员按家属要求拍摄了很多张静的生活影像。看着影像中的张静,家属感慨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他们看到那熟悉的轮廓和眼神,他们坚信,这就是他们走失多年的儿子。
在市救助站、市福利医院和公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张静与其疑似父亲张小六的DNA比对工作迅速展开。仅用一个月的时间,比对结果便出来了:张小六为张静的生物学父亲!这一消息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张静在得知找到家后,更是嚎啕大哭,这是他对家的深深思念。
感恩送锦旗,医患情深共见证
为了感谢桂林市民政部门多年来对张静的救助和照料,张静的父母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了市福利医院。锦旗上绣着“十三年守望终圆归家梦”几个大字,表达了他们对医护人员和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由衷感谢。在赠送锦旗的现场,张静的父母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让我们一家得以团聚!”
持续救助,让爱传递
张静的成功寻亲只是福利医院众多救助案例中的一个。目前,医院还有一些救助患者与张静情况相似,他们也在记忆碎片中拼凑着家的模样。医院将继续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积极联动救助站、公安有关部门,依托救助站信息库、公安DNA比对系统、医院行为观察档案等资源,为更多救助病人寻亲,让他们重聚重逢,重建亲情的纽带。
“医学的本质,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福利医院的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秉承医者仁心的精神,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